周小红研究员为国科大学子作核学院大师系列讲座之“超重新元素及新核素合成”

  • 文 / 查思贤、于玥,图 / 查思贤
  • 日期:2021-06-21
  • 8788

        2021年6月15日,本期核学院大师系列讲座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教一楼-125教室开讲。

        核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核物理中心主任周小红研究员给师生们带来了题为《超重新元素及新核素合成》的学术报告。讲座由我学院郭璐教授主持。出席讲座的还有核学院副院长谢聚军研究员以及来自国科大各院系的同学们。

        周小红研究员自参加科研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原子核结构研究工作,长期致力于新核素合成工作。本场讲座中,他从大家所熟知的元素周期表起步。截至目前,人类合成了118种元素,填满了元素周期表的第七周期。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元素的存在,是否有极限?对于超重元素,其化学性质是否符合元素周期表的外推?周小红研究员通过一个个问题,引导大家走进超重新元素的世界,了解新核素的合成。

        随后,周小红研究员深入讲解了重离子熔合反应,这也是目前合成超重元素和核素的唯一方法,并以点带面,介绍了多种分离技术和鉴别技术路线。介绍世界上主要实验室工作时,周小红研究员从GSI走过的弯路入手,表明新元素合成的不易。在114号元素的合成上,日本RIKEN采纳的冷熔合反应走到了极限,俄罗斯DUBNA采用的热熔合反应逐步成为主流。

        紧接着,周小红研究员介绍了超重核研究的现状,指出由于壳效应,稳定岛并非孤悬于我们所熟知的核素图版图之外;总结了超重核研究的困难和展望,近十年来,世界上所有冲击119号元素和登陆超重核稳定岛的尝试均失败,指出突破现有极限亟需强流重离子加速器和新的反应机制。

        最后,周小红研究员介绍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布局,回顾强流重离子加速器项目和先导B项目-“核物质相结构和重元素合成研究”的进展。周小红研究员长期工作在科研一线,物理图像清晰,讲座内容删繁就简,在两小时的讲座中,带领大家了解了超重稳定岛和新元素合成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对同学们予以厚望,希望大家对扩展周期表做出贡献,在未来能够以国家名命名新元素。

        讲座结束后,周小红研究员和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并对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同学们的疑问予以详尽回答。郭璐教授谈及自己在国外求学时的经历,鼓励大家勇于攀登科学高峰。参加讲座的同学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本期核学院大师系列讲座的顺利召开,不仅让同学们认识到核物理这门科学的活力,了解学科前沿,也让同学们深刻地认识到老一辈科学家们的执著和毅力,是他们让科学在祖国生根。新时代新征程,作为强国一代的我们要继续发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让科学在祖国的大地上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