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科大核学院院长王贻芳获2019年未来科学大奖

  • 于玥
  • Published: 2019-09-09
  • 1517

2019年9月7日,本年度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揭晓。我学院院长王贻芳院士、美国伯克利国家实验室陆锦标教授因领导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合作组在实验中发现第三种中微子振荡模式, 为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研究, 特别是解释宇宙中物质与反物质不对称性提供了可能的贡献获得“物质科学奖”。

 

      中微子是一种在核衰变与核反应中释放的一种具有极微弱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本世纪初,日本与加拿大的科学家发现已知三种中微子之间的两种相互转化的现象(或振荡),标志中微子具有不为零的质量与存在超出当前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相互作用,因而获得201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然而理论上存在的中微子第三种振荡却更为有趣,因为它预示着中微子振荡具有CP破坏的性质。但在本世纪的前十年,物理学家认为第三种振荡可能非常微弱,甚至不存在。尽管如此,中国、法国、韩国、美国的粒子物理实验家都提出了实验方案,並开展了一场高水平的科学竞赛。

 

      王贻芳和陆锦标领导的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在2012年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首次精确测量了其振荡幅度sin213,开启了未来中微子发展的大门。第三种中微子振荡的确立为未来中微子实验研究指明了方向,表明了中微子有可能破坏宇称与正反粒子联合对称性(CP)。新一代的国际中微子实验,包括测量三种中微子的质量顺序以及中微子CP破坏的实验计划都是根据大亚湾实验的结果进行设计的。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的发现将对未来粒子物理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未来科学大奖是中国首个由科学家和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世界级科学大奖,奖励在大中华地区完成、产生巨大国际影响、具有原创性,长期重要性或经过了时间考验的科研工作,旨在推动突破性基础科学研究,表彰优秀科学家,吸引全球科技人才,促进科学事业发展。邵峰、王小云分别获得2019年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历届获奖人包括薛其坤、潘建伟、马大为、周其林、冯小明等。

 

(本文图片引用自未来科学大奖官网:futureprize.org